×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生活的港湾系列之 <<病中札记>> 之三---新邻床,阿考卡 (ACOCA)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到处流浪与其说是一种生活状态,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境界” ,一种追求自我的境界。......


老邻床迈克先生昨天中午被医院赶回家去了,他在这里苦熬了三十天没有得到确诊。下午,轮椅上推进来一位新病人。不用说,他将是我的新邻床了。

我主动跟他打招呼,他点点头,右手指指自己的耳朵,表示耳聋。接着有指指天花板上的冷风口,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叫喊着:“Cool, Cool” ,嘴里还呼呼地往外吹气。噢,我这位新邻床不仅耳聋,还是个半哑巴。

从医生跟护士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新来的病人叫“阿考卡 (ACOCA) ” ,犹太人,还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主要在劳伦斯大街附近活动。近来他的一双脚因糖尿病的影响局部开始溃烂,被社区工作者人员发现后送到了这里。尽管我对加拿大医疗系统不满意,认为它效率低应该彻底改革,但在“救死扶伤,不分贫贱” 这一点上,加国的医疗制度显出了它的优越性。这种情况若发生在大陆,阿考卡绝对进不了医院,既使送进去了,无人付款也会很快被赶出来。记得几年前一位医生曾对我说:“医院绝不可怜穷人” ,那话至今让我不寒而栗。

或许阿考卡流浪惯了,受不了一张病床的约束。护士给他整好了床铺,挂好了输液袋,刚刚离去,阿考卡也随后起了床。推着输液架,光着脚丫子,咕噜咕噜地走了,不知去了哪儿。看他身后的床铺,已是一片狼藉。

阿考卡不仅聋哑,脾气还大得很。护士每次来给他测体温,量血压,打针,督促他用药,都会找来他一阵阵的吼叫。要让他去冲个澡就更难了,两个护士连劝带推地把他弄进了淋浴间,给他洗完澡又换上里外的衣服,阿考卡急不耐烦地一直在吼叫。凭心而论,护士们的态度真好,无论阿考卡怎样耍横,她们都是慢言细语,坚持做完每一件事。深受其害的是我本人,一阵阵的吼叫好象要震碎我的脑壳,让我在病床上实在躺不下去了,我也想出去遛哒遛哒了。

入夜后阿考卡依然不肯安歇,只要护士一离开他就下床,推着输液架摇摇晃晃地走了。不过后来他脚上缠着护士给的布套,看来他也知道光脚不舒服了,可怎么就不知道歇歇脚呢?

过去我认为现代社会里的流浪汉是不值得同情的社会渣滓,可现在我认为:到处流浪与其说是一种生活状态,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境界” ,一种追求自我的境界。因为假如说流浪是生活或社会环境所迫,那么流浪汉应当十分向往安逸和舒服的生活,一旦有了这样一种环境,他们应当会万分欣喜和倍加珍惜的。然而在阿考卡身上,我丝毫看不出这种结果。他绝没有欣喜的样子,他讨厌安静和被束缚,哪怕再不方便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对耐心照顾他的护士,他没有一点感激的神情,对他造成的满床狼藉满地污浊,他没有丁点儿歉意。看他那吼叫的样子,使人联想到关在笼子里暴躁不安的豹子。

昨夜一整夜都没有睡好,上半夜阿考卡一直不停地出出进进和大喊大叫,下半夜当从他的床上传来阵阵鼾声后,我才昏沉沉地迷糊了过去。早晨五点左右,查房的护士发现他将输液管拔掉了,药水流了一地,试图再给他换药时又招来他一阵阵的喊叫。这次我再也睡不着了,起身去洗手间吧,呀,洗手间地面上不知是水还是尿,一件罩衣拖在污水里,不用说是阿考卡的。

下午,医生和送阿考卡来医院的那位社区人士在房间里谈话,那位人士也戴着一顶小园帽,不用说也是犹太人。他说按照阿考卡给的电话号码找不到阿考卡的任何亲人,因为他已经十三年没有跟家里的人联系了,当然他也不会有任何保险,看来医院要承担阿考卡的全部医疗费用了。为了不影响我休息,护士将我到移到另一个房间,今天我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同时我也祝愿阿考卡渐渐安静下来,适应这个环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写这篇短文时阿考卡又在走廊上大喊大叫了,因为护士忘记了给他送晚餐。

当我出院时阿考卡被送到了一个单独的隔离房间,因为他吵得整个病房区都不得安宁,相信他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草于 09/24/2004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医药保健 / 生活的港湾系列之 <<病中札记>> 之三---新邻床,阿考卡 (ACOCA)
    • <<病中札记>>之四---当心旅行医疗保险陷阱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几天来我注意到有一对中年夫妇时常在病房走廊上徘徊。看他们愁眉不展的样子,一定是遇到了烦心事儿,于是主动跟他们打了个招呼。简单交谈中得知,二位来自大陆江西,男方的母亲今年来加国探亲,前几天因脑部神经受病毒感染住了进来。

      那老太太今年78岁了,身体也不太好,因此他们预先从某华人保险经纪那儿买了“旅行医疗保险” 。保费平均每天约6加元多,三个月保险额五万加元,他们想足够用的。谁知真的出事了才获知,老太太的病不是新得的,属旧病复发,保险公司不予理赔。老太太是旅游身份,在这里住院的费用高的惊人,初步估计每天的治疗费和住院费约2000加元。而且老太太的病也不象是很快可以恢复的,这使得这对夫妇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

      近些年来,大陆移民潮水般地涌入加国,随之而来的是探访亲友的大军。新移民多属青年和中年人,他们的父母则大多步入了老年。操劳一生哪能保证全身都是健健康康的,远涉重阳来探亲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突然生病的风险。于是,专门为探亲访友的人士量身设立的各种旅行健康保险应运而生,到处可见专卖旅行保险的公司和广告。动听的广告说词,低廉的保险收费,快捷的服务方式,让许多新移民以为只要买了保险,亲友来加国旅行就象入了保险箱似的,然而事实未必如此。

      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有一些“连环套” 似的条文,不懂保险业务的我们很难弄清它们的确切含义。这些条文绕来绕去总把保险公司的责任设计的最小,受损失的总是受保人。比如,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事先声明半年之前的旧病不保,而前来探亲的年老父母们最担心的就是旧病复发,如果这一项不保,这份保险还有多大意义?还有在如何界定那些是“旧病” ,那些是”新患病” 等问题上,保险公司的规定也很苛刻,任何人都存不得侥幸心理。否则真的需要索赔时就会发现,那张合同形同一张废纸。我有一位朋友,还是某保险公司的经理。他说每年都卖出多许多份旅行保险,但真正理赔过的仅有一份,还是很有争议性的。

      我的父母来加国探亲时也曾为他们买过旅行医疗保险,谢天谢地他们在这里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偶有不适,从大陆带来的药就解决了,没有去麻烦保险公司。奉劝各位准备接自己的父母来加国探亲的朋友们,在给他们买旅行医疗保险时要确知他们的身体状况,弄清投保的内容和范围以及保险公司的责任,还要带足必备的药,以防万一,切莫被广告公司的华丽广告迷惑了。

      出院前还去探望了那位老太太。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已经清醒过来,可以吃饭和下地被搀扶着走路了。那对中年夫妇脸上的阴云也逐渐消散,看来老太太不日即可出院回家了。

      草于 10/01/2004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同意这个.
      • 在这里要赞一下加拿大的医疗制度的优点:出国旅游有保障。居民出国旅游探亲(包括回中国),如果发生意外,安省OHIP可以报销包括紧急救护和住院费在内的的大部分费用...
        • 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加国的医疗制度,它的优越性有目共睹,护士们的敬业精神值得赞扬,但它的低效率和高消耗却应当改变。
          • 没错,不能因为加国医疗制度有其优越性就只唱赞歌,有毛病照样得批评
        • 在中国任何医院的急诊和住院费用都可报销吗?中文的发票要翻译的吧?还是必须到 涉外医院就诊?有同胞有类似经历吗?
        • 没有吧, 否则为什么很多去欧洲的旅游签证都要求先买好保险呢?
          • 那是对申请签证人的歧视,入了籍就不用了。:D 也许是怕有些人没有医疗保险吧。。。不过真在欧洲出了问题,看病可是很贵的。OHIP的Coverage可能还不够。
    • "过去我认为现代社会里的流浪汉是不值得同情的社会渣滓,可现在我认为:到处流浪与其说是一种生活状态,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境界” ,一种追求自我的境界。"interesting point, know more, understand more
    •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