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BC

Rolia第一届“加国职场长征路”主题征文——《我在加拿大当公务员》再迷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读书的两年,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学习。半夜两、三点睡下,早晨七点钟爬起来是家常便饭。即便如此努力,也仅能勉强及格。但是能够有幸和那么多杰出的人才一起学习,对我确实是种很大的提高。

但是话说回来,长见识不等于找到工作。学过 MBA,只能说明我对商业管理有兴趣,在这上面花过一定功夫。真正找到工作,还要看以前工作的经历。这个时候,我在自己小公司的背景依旧等于是零。顶多可以跟别人吹吹所谓的entrepreneurship.

虽然我所上的商学院以 General Management 著称,但是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与个性根本无法去做 Management Consultant。所以二年级选课的时候,我选的基本上都是和金融相关的课程。但是我对投资也没有兴趣,所喜欢的是 Risk Management。以前大学的几个同学,在美国读了工程博士,都转行去作金融模型。心里也想往这上靠。

现实又一次让梦想破灭。2002年,正是9.11以后经济低迷的时候。我去纽约拜访一个在某大银行身居高位的老朋友,希望他能帮我介绍一些相关的工作。驱车上千里,到他家还没有坐定,他就接到两个电话。都是他在Risk Management 行业工作了七、八年的朋友,因为行业不景气被裁,托他找工作的。见到这个情形,我都懒得张口提自己的请求了。

通过人介绍,在多伦多接触了几个业内资深人士,都给我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其中一个人问我:“David, 你想在这个行业干,对这个行业你究竟了解多少?专业的杂志你看过吗?有一些行业的基本概念你有吗?” 这些东西,都是在工作中积累出来的,学校的课本上根本没有。这是一条宝贵的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给我很大帮助。我也跟找工的朋友说过很多次,只有用这些实际的经验去说服雇主,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金融领域、市场营销,都不是我的长处。生产运营(Operation)、供应链 (Supply Chain)也都要工作经验。这些在小公司运营规模下都体现不出来。战略管理(Strategic Planning),我的学习成绩倒是不错,但是没有相关的行业经验,也很难找到相应的工作。难道,我也要去做会计吗?这个可是从来没有想过的。我是个粗枝大叶的人,让我去做帐肯定是一本糊涂帐。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正在犹豫的时候,国内的公司传来消息,新的一代产品开发成功,有美国代理商准备帮我们把产品卖遍全球。这即是机遇,也是挑战。事实上,在我读书的时候,公司就因为种种原因开始走下坡路。考虑父亲年纪大了,我和妹妹都希望他干脆退休,到北美来安度晚年。但是对父亲来说,这是他一生的事业,总希望能传承后人、发扬光大。作为长子,又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学企业管理,我没有理由推脱。

回国的一年,有喜有忧。面对长时间的工作、巨大的压力,我都没有气馁过。但是合伙人中间的矛盾,飞快地发展成无法弥补的裂缝。公司的前景依旧不明。按照计划,到了决定是否回加的时候。真的不忍心让老父亲再来承担这个烂摊子。但是,我留下又能怎样?大势所趋,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我又是那么喜欢加拿大,早晚要回来。与其在国内找个工作随便混几年,到时候年纪也大了,该长的本领和经验也未必能在国内拿到,还不如早点回来。哪怕从头开始,也有信心能有发展。

实际上,为了拿公民身份,中间我回加拿大住过两个月。闲着没事儿的时候,也发过一些简历。差不多每个月都能有几个面试,各个职位的都有,对冲基金、金融分析、市场调查,等等。其中一个是安省政府的学徒计划 Ontario Internship。只要是在加拿大学校毕业5年以内的,都可以申请。我们那两年就业市场不景气,有不少同学加入这个项目。这差不多是非 IT 人士进入政府核心部门最主要的途径。后来过年吃饭,得知我的一个学妹毕业后直接就找到政府的正式工作,想来还有我不知道的渠道。

Intern 的工资很低,很多人都是当做过渡。02年我的同学里进入政府的五、六个人,两年后只有两个留下来了。即便如此,竞争也是非常激烈。04年报名的大约5000多人,最终只录取了73个。大约录取的比例是70:1。实际上,各大企业公开招聘的职位,竞争都异样激烈。一般一个职位能收到200份简历,第一轮电话面试15个,第二轮面试5个,最终只要一个。所对正在找工的人,能拿到面试就很值得骄傲。一定要把握机会,不要轻易浪费。最初的几次可能会有很多没准备好的,或者仅仅因为运气而拿不到 Offer。但是一定不要气馁,失败后尽快总结经验,完善面试技巧。同样的职位,如过有五次面试,从概率上就该拿到一个Offer了。

还有就是要不断 follow up,不断扩大自己的 network。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以后才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做这些确实很困难。但是再苦再难,也比在家干等天上掉馅饼简单啊。

有一次我去一个小公司面试。那个公司是个总共才有七个人的家族企业。老头子有自己一套投资理念,感觉不错,就成立这么个投资理财公司;儿子是 MBA + CFA,做执行经理。去谈了两个小时,差不多把当时在公司里所有的人都见了一面。他们招聘的职位和我的背景并不是非常相符。估计是想看看我是否能替他们作些额外的事情。事先也没有好好准备,被突然问起一些跟招聘广告无关的问题,结果可想而知。特别是,那个执行经理让我给他讲个笑话,我几乎当场傻在那里。虽然平常知道一些笑话,可是面试的时候不能讲黄色的、不能讲跟性别、种族、宗教有关的。最后干巴巴讲了一个,自己都笑不出来,当时就指导没有希望了。最后他们的一个大胡子来面试,就纯粹是聊天了。那老先生是做矿业的,从六几年到九十年代初经常去中国,对中国近几年的发展非常感兴趣。所以聊得比较开心。他看了我的简历,知道我做过硬件通讯,居然要把我推荐给他在一家著名电子公司作 SVP 的朋友。碰巧我知道那家公司正在中国筹建办事处,就狠狠地骚扰了那个 SVP 好几次。虽然最后因为内部斗争,这个人下台,我的工作申请也不了了之。但是,很多机会就是这样发现的。

话说2004年5月,我正在上海出差,顺便找找工作机会,突然接到 LD 转发的通知,我被 Ontario Internship Program 录取了。比较之下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所以马上就打国际长途接受了这个Offer。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工作学习 / 事业与工作 / Rolia第一届“加国职场长征路”主题征文——《我在加拿大当公务员》 —— 前言
    去年组织过几次找工交流活动,听着几位演讲者的精彩发言,不甚感慨。我们不远万里从中国移民到加拿大,不仅仅是为了蓝天、绿草,新鲜的空气。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挫折气馁的时期,但是如果能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认真分析自己的能力、期望与周围的环境,仔细规划自己的道路,早晚都会找到满意的工作、生活都会步上正规的。

    和很多精英比起来,我的一点点经历未必那么精彩,只是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我来加拿大后这几年的经历。欢迎大家多多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同时,也根据我的理解介绍一些省级政府的运行机制,希望对想进入政府工作的朋友有些帮助。

    虽然放在这个征文里充数,但是文不对题,就不参加评比了。
    • Rolia第一届“加国职场长征路”主题征文——《我在加拿大当公务员》迷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这个人天性散漫,受不得拘束。又有一股子知识分子的臭脾气,即不肯低声下气巴结领导,也不肯跟同事拉帮结派。所以本科毕业的时候,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导师把我送到某部委做技术官僚的推荐。九十年代初,外企刚刚进入中国,虽然有不少不错的机会,但是一个本地户口就弄碎了所有的希望。那个时候,中国的私有经济也从蹒跚慢慢步入正轨。老爹开的小公司,因为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高、竞争少,而得以迅速发展。所以,我就一头扎到自家的公司里。像所有的员工一样,什么都要干。那几年,除了开发硬件、软件,跑销售差不多用脚量遍了东部沿海几个省的每一寸土地。为自己的公司干,虽然每个月工资拿得不多,但是看着公司的发展,总归感到很满足。不过,商场上的种种丑恶现象,也让我厌烦至极,萌发了出国看世界的心思。

      我大学期间无心读书,成绩平平。靠着保送,读了本校的研究生。做的课题是个理工结合的杂汇。我的导师懂理不懂工,其他老师懂工不懂理。所以两边对付,居然一边开着自己的公司,也搞胡弄了一个提前毕业。毕业典礼的时候,就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读书了。这样子,如果想靠留学出国,根本没有希望上好学校,又不愿意去二流学校将就,移民成了唯一的选择。

      移民的过程一切顺利,自己也很是踌躇满志。当时跟 LD 夸口,我有两个专业,拿了学位的工程和自学的计算机,找工的机会应该比别人多。这种盲目的自信,让我吃了大亏,也是移民过程中教训最深的一个地方。

      九十年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期。专业人员缺乏,所以稍微有些本领,很容易在企业里崭露头角。特别是在外企,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能跨入那个大门,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学习、积累经验和人脉,几年后坐到比较高的职位比较顺理成章。但是,在整体竞争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涌现的娇娇者,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一下子面对语言、文化、关系构成层层的障碍,如果说没有失落,那就是在撒慌了。

      我承认,刚刚落地的头三个月,是最迷惘失落的一段日子。自己曾经以为很辉煌的过去,原来不值一文;自己引以骄傲的技能,原来完全无用。究竟该何去何从?每天晚上整夜失眠地在想这个问题。开弓没有回头箭,让我就这样回去,是肯定不能接受的。那么留下来,也要想法打发这三年的移民监啊。既然自己一无所长,还是读书吧。选择有三:一、是回到我的老本行;二、是转学IT,这可是我上大学没能上成的第一志愿啊;三、去学 MBA。可是我从来没有语言天赋,中学期间英语常常不及格,大学的时候也是刚及格的水平面。特别是那破破的口语,能够应付读MBA吗?

      所以,我第一个反应就是重新捡起老本行。我们 Landing 的日子是2000年2月29号。一个特殊的日子哦。不过,也就意味着,很多学校的秋季招生已经结束了。没办法,穿起西装,结结巴巴地到几个大学找和我以前专业相关的教授去套磁,企盼能有一线希望。谈一圈,结果只是失望。这条路不通,只能转向剩下的两个选择。

      2000年4月,IT的泡沫还没有崩破。经常听到周围某个人上个学习班,然后找到专业工作。我也有些动心。在自己的小公司,硬件上我用8031,80196开发过单片机系统,设计过专用的模数转换器;软件上,独立开发了我们的整个分析软件,中间设计到的算法打印出来也有半尺厚,通讯部分还牵涉到对计算机硬件的底层控制。所以,一度也认为自己能成为IT专业人士。就凭着这些经验,发了几份简历,居然也有代理给了面试。等到看到技能列表上那一串串从来没有见过的技术术语后,我就知道自己离专业人士的差距了。

      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学管理最起码可以用来管理自己的公司。唯一要战胜的是我自己,是否有信心、有毅力。7月初下定决心,9月初考GMAT。考完GMAT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的托福分数已经过期,10天后再考托福。10月开始准备申请材料。那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真正地把自己以前的经历掰开揉碎地分析,一点点规划以后的目标。一个月后,申请发出去的时候,自己又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差不多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上 Rolia。很高兴在这里遇到很多热心、积极的朋友。有了他们,上学前打工的日子不再觉得艰苦。那一段,我去仓库搬过箱子,去木工厂打磨过家具,去给卷纸筒的工人做过助手。那一段,曾经肉体上极度疲劳,到了走路打晃的地步。那一段也是真正有机会深入所谓的底层、了解人生的时期。打工的时候,遇到各国来的移民,他们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加拿大,在这里落地生根。所谓文化的融合,不仅仅是了解“主流”,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让自己的文化也成为“主流”的一部分。当我花上一个小时,在冰天雪地里骑着自行车去挣7块2毛5的时薪的时候,我告诉我自己,生活最差不过如此。即便以后跌倒了再来,我也依旧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而我一定不会就这样过下去的。

      当又一个春天来到的时候,一年前压在心头的阴霾已经完全散去。FB, SLX, 钢管舞,野营,旅游,生活重新多姿多彩。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好, 顶!
      • 不错!
    • Rolia第一届“加国职场长征路”主题征文——《我在加拿大当公务员》再迷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读书的两年,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学习。半夜两、三点睡下,早晨七点钟爬起来是家常便饭。即便如此努力,也仅能勉强及格。但是能够有幸和那么多杰出的人才一起学习,对我确实是种很大的提高。

      但是话说回来,长见识不等于找到工作。学过 MBA,只能说明我对商业管理有兴趣,在这上面花过一定功夫。真正找到工作,还要看以前工作的经历。这个时候,我在自己小公司的背景依旧等于是零。顶多可以跟别人吹吹所谓的entrepreneurship.

      虽然我所上的商学院以 General Management 著称,但是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与个性根本无法去做 Management Consultant。所以二年级选课的时候,我选的基本上都是和金融相关的课程。但是我对投资也没有兴趣,所喜欢的是 Risk Management。以前大学的几个同学,在美国读了工程博士,都转行去作金融模型。心里也想往这上靠。

      现实又一次让梦想破灭。2002年,正是9.11以后经济低迷的时候。我去纽约拜访一个在某大银行身居高位的老朋友,希望他能帮我介绍一些相关的工作。驱车上千里,到他家还没有坐定,他就接到两个电话。都是他在Risk Management 行业工作了七、八年的朋友,因为行业不景气被裁,托他找工作的。见到这个情形,我都懒得张口提自己的请求了。

      通过人介绍,在多伦多接触了几个业内资深人士,都给我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其中一个人问我:“David, 你想在这个行业干,对这个行业你究竟了解多少?专业的杂志你看过吗?有一些行业的基本概念你有吗?” 这些东西,都是在工作中积累出来的,学校的课本上根本没有。这是一条宝贵的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给我很大帮助。我也跟找工的朋友说过很多次,只有用这些实际的经验去说服雇主,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金融领域、市场营销,都不是我的长处。生产运营(Operation)、供应链 (Supply Chain)也都要工作经验。这些在小公司运营规模下都体现不出来。战略管理(Strategic Planning),我的学习成绩倒是不错,但是没有相关的行业经验,也很难找到相应的工作。难道,我也要去做会计吗?这个可是从来没有想过的。我是个粗枝大叶的人,让我去做帐肯定是一本糊涂帐。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正在犹豫的时候,国内的公司传来消息,新的一代产品开发成功,有美国代理商准备帮我们把产品卖遍全球。这即是机遇,也是挑战。事实上,在我读书的时候,公司就因为种种原因开始走下坡路。考虑父亲年纪大了,我和妹妹都希望他干脆退休,到北美来安度晚年。但是对父亲来说,这是他一生的事业,总希望能传承后人、发扬光大。作为长子,又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学企业管理,我没有理由推脱。

      回国的一年,有喜有忧。面对长时间的工作、巨大的压力,我都没有气馁过。但是合伙人中间的矛盾,飞快地发展成无法弥补的裂缝。公司的前景依旧不明。按照计划,到了决定是否回加的时候。真的不忍心让老父亲再来承担这个烂摊子。但是,我留下又能怎样?大势所趋,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我又是那么喜欢加拿大,早晚要回来。与其在国内找个工作随便混几年,到时候年纪也大了,该长的本领和经验也未必能在国内拿到,还不如早点回来。哪怕从头开始,也有信心能有发展。

      实际上,为了拿公民身份,中间我回加拿大住过两个月。闲着没事儿的时候,也发过一些简历。差不多每个月都能有几个面试,各个职位的都有,对冲基金、金融分析、市场调查,等等。其中一个是安省政府的学徒计划 Ontario Internship。只要是在加拿大学校毕业5年以内的,都可以申请。我们那两年就业市场不景气,有不少同学加入这个项目。这差不多是非 IT 人士进入政府核心部门最主要的途径。后来过年吃饭,得知我的一个学妹毕业后直接就找到政府的正式工作,想来还有我不知道的渠道。

      Intern 的工资很低,很多人都是当做过渡。02年我的同学里进入政府的五、六个人,两年后只有两个留下来了。即便如此,竞争也是非常激烈。04年报名的大约5000多人,最终只录取了73个。大约录取的比例是70:1。实际上,各大企业公开招聘的职位,竞争都异样激烈。一般一个职位能收到200份简历,第一轮电话面试15个,第二轮面试5个,最终只要一个。所对正在找工的人,能拿到面试就很值得骄傲。一定要把握机会,不要轻易浪费。最初的几次可能会有很多没准备好的,或者仅仅因为运气而拿不到 Offer。但是一定不要气馁,失败后尽快总结经验,完善面试技巧。同样的职位,如过有五次面试,从概率上就该拿到一个Offer了。

      还有就是要不断 follow up,不断扩大自己的 network。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以后才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做这些确实很困难。但是再苦再难,也比在家干等天上掉馅饼简单啊。

      有一次我去一个小公司面试。那个公司是个总共才有七个人的家族企业。老头子有自己一套投资理念,感觉不错,就成立这么个投资理财公司;儿子是 MBA + CFA,做执行经理。去谈了两个小时,差不多把当时在公司里所有的人都见了一面。他们招聘的职位和我的背景并不是非常相符。估计是想看看我是否能替他们作些额外的事情。事先也没有好好准备,被突然问起一些跟招聘广告无关的问题,结果可想而知。特别是,那个执行经理让我给他讲个笑话,我几乎当场傻在那里。虽然平常知道一些笑话,可是面试的时候不能讲黄色的、不能讲跟性别、种族、宗教有关的。最后干巴巴讲了一个,自己都笑不出来,当时就指导没有希望了。最后他们的一个大胡子来面试,就纯粹是聊天了。那老先生是做矿业的,从六几年到九十年代初经常去中国,对中国近几年的发展非常感兴趣。所以聊得比较开心。他看了我的简历,知道我做过硬件通讯,居然要把我推荐给他在一家著名电子公司作 SVP 的朋友。碰巧我知道那家公司正在中国筹建办事处,就狠狠地骚扰了那个 SVP 好几次。虽然最后因为内部斗争,这个人下台,我的工作申请也不了了之。但是,很多机会就是这样发现的。

      话说2004年5月,我正在上海出差,顺便找找工作机会,突然接到 LD 转发的通知,我被 Ontario Internship Program 录取了。比较之下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所以马上就打国际长途接受了这个Offer。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呵呵,居然有面试让讲个笑话的,搁谁也冒汗。想起去年那个电影《Guess Who》,白人小伙儿去黑人老丈人家面试,饭桌上讲笑话,头两个反响不错,一得意小伙子接着讲了个黑人没工作的笑话,一下子炸锅了,差点被扁S立刻赶出门。:D
        说说看你到底讲的什么嘛?
    • 老雕也提笔了。support一下。
    • 这个好,我要进政府。
      • 进政府好,x888改g666了
        • g666啥意思?
    • 老刁也算长征老干部了,搬个板凳听故事。:)
    • 最真实的永远是最感动的,看来这个文章要上万字了。
    • 发现大家都挺能写的,支持一下。
    • 写得很好!
    • Rolia第一届“加国职场长征路”主题征文——《我在加拿大当公务员》实习生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毕业之前,我还在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回国的期间,也一直在想以后的退路。结合我的个性和能力,我把自己以后的发展定位在Corporate Finance 上。MBA 的校友圈子还是挺好的,通过它认识了很多在国内的前辈。不少人也都做到中、高层经理的位子。和他们聊天,可以从比较高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计划。

      基本上,大部分国企会计的重点还是集中在如何利用政策避税上。清华的MBA稍微提出一些平衡记分卡(Balance Score Card)的概念,就成了各企业的大拿。但是真正的实施,往往是另外一回事。有一部分企业的重心在搞上市、做Managment Buy Out, Leverage Buy Out。听起来挺时髦,但是其本质就是变着法子把国家的资产转移到自己的口袋。随着越来越越多的外企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Corporate Finance 这一块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大部分也只是起个记帐的作用,月薪大概为一万人民。如果能从头建立整个财务系统,这样的人可以拿到四、五十万。但是这种职位非常少,而且要求高,一般都要在这一职位有十多年经验的人来担当。

      在国外,财务分析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最直接的支持。财务分析的职位相对较多,实际的职责可高可低。做到高级职位,其薪酬和职权,是可以和任何职能经理人相比的。

      说到政府,经过最近的联邦选举,想必大家对加拿大的政治制度多少有些了解。简单说,就是按选区老百姓投票选举议员,当选议员多的那个党就当政啦。总理是联邦范围内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的领袖,省长则是在省范围内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的领袖。所以虽然号称省长,但是如果认真和中国的官员对比起来,Premier实际上是省委书记。议员们组成的内阁,相当于国内的人大常委会,是真正具有法律权利批准各项法律、规章、预算的部门。相当于人大常委会秘书处,为内阁做各项决定提供建议的是内阁秘书处 CBS (Cabinet Board Secretary)。政党这一条线,到各个部,就是各个部的部长,从这个意义上讲Minister实质是各个部的党委书记。另外配一个助手,叫 Parliament Assistant 的,帮助沟通、协调在议会的各项事务。这些政治头衔,实际上并不会为他们直接带来收益,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目标。按法律规定,部长的工资是3万7千元,也就比雷柏好点有先。Parliament Assistant 更惨,才一万多。所以,担任这些职务的,都是有自己产业的大富翁。也因此,经常会产生利益冲突。比如去年权利仅次于省长的安省财政部长就是因为自己的建筑公司涉及这类丑闻而突然下台。真正实施运行决策的是管理委员会秘书处 (MBS) Management Board Secretary。CBS 的头头是Ivey 的校友 Tony Dean, MBS 的头头是滑铁卢大学毕业的Michelle DiEmanuele。在省级范围,做决策的是MBS 和财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所以他们又被称为核心部门Central Agencies。在Central Agency工作的,差不多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资深分析员,权利很大。有些人就免不了趾高气昂,官派十足。不过,大部分人还是非常随和。各个部的最高行政官员是 Deputy Minister,这个职位的功能才是国内的省长。一般一个部分为若干个处Division,处长叫 Assistant Deputy Minister。在往下的各个 Branch ,相当于处。处长的头衔是 Director。有的Branch 下面还分成几个 Units, 也就是股,股长没有别的称号,就是 Manager了。
      当然各个处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在政府里大部分的处都是具体负责某一方面的公共服务。在省政府,集中办公,制定方针政策的,被称作Corporate level。具体为公众提供的是地方办事处local office。事物繁杂,负责面广的,中间还有一层Regional office。各个部大体结构如此,即便有些差别,也不大。

      平常老百姓办事打交道的都是local office。实话说,这一部分的人确实教育程度不高,有的高中毕业就来工作,又有工会的保护,弄得懒懒散散、效率低下,确实是个痼疾。我家 LD 曾经在卫生部下属的一个实验室工作过一段,同办公室的两个工会资深会员每天一会儿休息一下,午饭能吃上两个小时,工作压了一堆,还不许别人碰。就是因为资历久,在工会职位高,连直接负责的经理都不敢招惹他们,只能随他们去。

      不过在 Corporate level 工作的,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在自己负责的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据说60%以上有研究生背景。这些人不但聪明,对业务熟悉,而且工作非常刻苦。特别是经理们,有不少工作狂,从早晨7点多进办公室,到晚上7点甚至半夜才离开。

      我工作的第一个地方是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 and Long-term Care)社区健康处(Community Health Division)下属的 Community Care Access Centre(CCAC)。CCAC是专门为不在医院,有需要一定照顾的老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地方,全省一共有42个 CCAC负责着上千个社区服务机构。比如Finch & Warden 西南角的老年公寓就是其中之一。提供的服务项目则有几十种,比如:托老所(Adult Day Care),送饭服务(Meal on Wheel),家政服务(Homeworking)。还有若干专业人士提供的服务,比如给发音困难儿童提供的矫正服务等。这些千头万绪的服务,在Corporate level 负责的只有不到20个人。其中还有三个是办公秘书。因为工作繁忙,这个Branch 被称作The most crazy floor in Hapburn Block ( Hapburn Block 是贝街900号省政府大楼的一部分)。

      政府里有很多经理都是精明能干的女强人。我所在的地方,从ADM 到 Director,到 Senior manager,以及直接负责业务的 Manager,都是女性。因为压力大,工作时间长,这个部门人员流动特别高。在我呆的半年里,差不多换了一大半的人。

      说这个地方疯狂,一点都不假。我去上班的第二周,哪对哪儿还没弄清楚呢,就要给下属的社区服务机构分发当年的拨款。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按照预算分配拨款。辛辛苦苦算了两天,都准备按照计算数字准备拨款了。突然,大头头有了新的想法,一切都要推倒重来。为了能够按期把拨款发放出去,整个部门的人动员起来,准备。有一个星期,每天都要到深夜12点才能离开办公室。经理生怕吓着我们,一个劲安慰我和一个暑期实习生,说这个偶尔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很快就知道,这种加班是家常便饭。

      不过嗯,那就是做年度计划了。卫生部的计划,因为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特别要仔细。这种政策分析,不但要对业务烂熟于胸,还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能够推测分析各项政策对公众来的影响,善于沟通、平衡多方的利益。做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t的,大多有公共管理的学位。好像最好的是 Queen’s 的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MPA)。本坛一位DX是做这个行当,我确实是非常佩服。

      因为这项业务专业性太强,所以办公室里每个人除了负责自己的一摊外,其他人都插不上手。我这样什么都不懂的棒槌,更是没有事儿干。也有好的一面,国内的生意还要照顾呢。我白天上班就当是休息,晚上到家开始工作。不过这样总不是事儿,实习生的工资低,而且只保证两年的工作。如果不能在这期间找到其他工作,到时候真的要去睡大街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到底发了没有?
        • 当然是没有啦 :D
          • 哈哈, 看来省府工作也不轻松啊,加班有overtime pay 吗?
            • 理论上是有加班费的。但是因为政府财政预算紧,大部分人都攒成假期。
      • 哈,我原来在Meals on Wheels,CCWS是我们的领导呢,咱俩还是擦边上下级呢!
        • 我知道有网友在 Ontario March of Dimes
      • I have a very bad experience regarding employment with a small municipal government, can you help me with that?
    • 不错,顶老刁!不过有点象读程序。建议突出重点,加些心理描写。
      • 谢谢建议。我知道些得太罗嗦。不过,我是希望能以我的经历给正在找工的朋友一些例子,该如何分析自己,该如何规划。所以尽量详尽。说到煽情,还是等以后老了,讲给孙子听吧:D
        • good, 老刁!
    • Rolia第一届“加国职场长征路”主题征文——《我在加拿大当公务员》 ——跳槽运动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前面说到我在政府当实习生,照猪主席的话说,也就是个猪狗不如的小职员。在一个搞政策分析的部门,什么都干不了,如果再不长本事的话,难保那天就会丢饭碗。实际的业务插不上手,就得想法子,体现自己的价值啊。很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都要考虑未来若干年公众对某项服务的要求。但是很多现成数据都淹没在巨大的数据库中,我的同事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向部里负责数据库的人要报告。人家一忙,往往就要拖上好几天。我发现,这些报告实际上都是基于同一批数据,做数据分析又是我的强项,就自告奋勇来承担这项工作。最初,经理问我要几个星期能出结果,当听我回答只要几天后,她就大吃一惊。实际的结果是,往往他们提出一个要求,我能在一个小时内就给出答复。当然,真正写成书面的报告,还要几天。不过,这已经大大加快了我同事们的工作进程,他们不再为面临deadline 而发愁了。我也让经理知道,我还是有些用处的。

      凭这些雕虫小技,虽然能给同事帮忙,但是在这样的部门只是个辅助作用,肯定是没有位置的。我还得考虑以后啦。每个部里都有一个处叫 Corporate Support Division,下属的 Business Planning & Financial Management Branch(BPFMB)功能就是协调、管理整个部的运营,在部里算是核心部门。我的目标就是进入这个部门。可是出了模模糊糊地知道这个部门的功能外,我对在那里工作的要求几乎是一无所知。

      政府以及大企业的好处之一,就是它们为员工免费提供多种培训、进修的机会。正好我也闲着,就去选了几门相关的课程。上课,不但学到很多政府里爱说的高调调,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机会认识了一些经理,课间聊天,能听到不少逸闻趣事。这些东西,积累起来,对以后的面试都有很大帮助。

      根据先入门的几个朋友的建议,过了六个月,我就开始尝试着投递简历。其实并不指望着能找到工作,只是期望能多拿些面试的经验,为转年正式找工作打个基础。还没发两份,正巧一个朋友所在部的BPFMB急着要招人,正是我心仪的地方。托他帮忙把简历直接递到负责筛选的经理手里,很快就有了回音。真是要感谢这个朋友,正是他在那里的优异表现赢得了部门经理的信任,对他的推荐也非常重视。准备雇佣我的经理,是Queen’s的 MBA,刚刚离开企业进入政府,他的家乡就是我上学的小城市,本科也是在同一个商学院上的。就这样,越说越近乎。一个小时的面试,基本上是在东拉西扯,连俗套的 Behavior Questions 都没有。三天后,就接到通知,让我到新的地方去报到了。

      要说做我Mentor 的资深经理也很不错,她生怕我没有学到本事,以后不好找工作。就在我离开那里前两周,她特意安排几个经验丰富的同事分别负责带我熟悉不同的业务。虽然因为我离开的匆忙,这些培训还没有开展,我还是非常感激他们的。

      在新的部门我的头衔一下子变成了 Business Advisor,功能类似 Internal Consultant。实际上,是因为由某著名咨询公司策划了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准备运营,经理们考虑这么大的项目,怕原来一个人负责忙不过来,看到我的简历上有战略规划的经历,就要了我。
      这个项目是个典型的由咨询公司做出的规划,庞大繁琐,花里胡哨,唬得不懂的人一愣一愣。我在商学院所受的教育,就是怎么写出这样的管理咨询报告来。乍一看到这样一份报告,简直是要当场乐出来。

      不过,很快就乐不出来了。具体实施这个项目的部门非常贪心,总想着能按那个规划一下子拿到一大笔拨款。而政府经费紧张,如果不能明确地说明投入产出,不会轻易批钱。实际上,Central Agency 要什么样的回答,我们心里都清楚。但是作为中间沟通协调的部门,我们的大头头禁止我们直接干预下面部门的决定。只能慢慢引导。

      后面的几个月,整天大会小会地扯皮。每天早晨7点钟到办公室准备当天的会议文件,昏昏沉沉地开一上午会。中午把会上提出的问题下发职能部门,等他们的回答。这个时候可以喘口气。几乎每次都是要到5点钟下班的时间,答复才传回来。马上要分析研究其可行性,是否有隐含的风险,跟经理做汇报。晚上9点,才能结束。最后的结果,不但预期多拿的资金没有批准,以往的资金也被砍掉一半。这下子,又回到无所事事的状态。没有自己负责的项目,也没法插手别人的工作。要不是爹妈要来探亲,当时就想跳槽了。

      就在我陪着父母在外度假的时候,政府突然要进行改组。我所在的部和MBS合并成一个新的部。因为我们是个小部,合并之后多余的岗位最后可能是裁撤我们这边的人员,从上到下都非常紧张。我无所谓,反正本来就打算离开了。结果,还没等我开始动手,招聘我进来的经理紧张兮兮地通知我,我的合同不能续签,根据和工会的协议,他必须提前16周通知我。11,16周,四个月,我可以大摇大摆拿着工资找工作,找不到饿死真是活该了。

      把简历稍微修改修改,又开始了找工过程。这次轻车熟路,先发几个无关紧要的代理,拿他们的面试练手;然后找一两个在这个领域有名的代理,看看他们能不能帮我找到工作。这些安排好后,就开始自己搜寻工作。这次我的目标是 Financial Analyst。

      Financial Analyst 分两类,一类是偏向会计,还是以记账为主,这个我不行。另一类则以年度预算、定期汇报、报表分析为主,这是我主攻的方向。每天认真分析过后招聘信息后,我只发一两份申请,几乎不占什么时间和精力。这样精确的定位确实有效,找工的两个多月内,一共才发出去七十几份申请,得到大约十五个面试,平均起来每五份申请换来一个面试,大大高于平均。最高峰的时候,一周内有六个面试,还不包括一个是从遥远的西部打来的电话面试。我当时刚刚在离多伦多100多公里外的一个小城结束面试,天色渐黑,拐错了路口,正在到处寻找上高速的道路。突然接到这么一个电话,只好把车临时趴在路边。信号不好,声音很轻,为了能够听清楚问题,也为了减少污染,不得不把车熄火。一会儿,车里就冷成冰窖。一边打哆嗦,一边还要打起精神回答问题。也算是一次独特的经历。

      政府部门的招聘过程非常漫长,从发布招聘信息到面试,一般要两个月。从面试到最终确定人选,也要好几个星期。就在等待的时候,好运又一次降临。政府重组中设立了一个新的部,那里正在招兵买马。负责的经理从实习生名录里看到我一个朋友的名字,就去询问她是否有兴趣。恰巧她刚刚拿到一个满意的职位,又知道我在找工作,就把联系方式转给我。这个经理倒是干脆,上午发简历,下午约面谈,见面谈了不到10分钟,就拍板要了。

      去向原来的老板辞职的时候,他一改原先的口气,希望我能留下来。那里的财政状况我一清二楚,留下来也不可能有发展。找了几条不伤和气的理由拒绝了挽留。

      跳到这里,我也准备稍微休息一下,充充电,积累些经验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过去的几个月,依然繁忙,也是我在政府工作来最充实的几个月。一点点建立起整个的体系,是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个成长的过程。怒人问我发了吗?当然没有。不过是从猪狗不如的小职员,变成有如猪狗。不过,总能有新的问题去解决,能有新的挑战去面对,也有稳定的收入,温馨的家庭。我还要求什么呢?如果选择,我愿意把这当成我的事业。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文如其人,有条理,有目标,有行动。赞一个!职场长征路是漫长而充满挑战的。
        • 共勉、共勉
      • 呱唧呱唧~~~~~~
        • 也要多谢你给我的帮助。
          • 也没帮上大忙。觉得我前公司的finance比较变态,director去年离职回巴基斯坦了,估计现在招人哲学应该有所改变了。。。
      • Good Try in OPS; 2 advices: 1. Do not use your real name. It's easy to check in Info-Go and loose your privacy; 2. Do not stay in small ministry, It is high risk being restructured during government transition.
        • 谢谢提醒。我一直用这个名字,该让大家知道的早就都知道,真正个人的东西Info-Go 上面也没有吧 小部当然有你说的忧虑,但是多运动运动有利扩大交际网、增长见识。这次亲身经历了重组,下次就更有经验啦。因为,我就是做重组的 :D
    • 最后煽一下情,对LD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也有很少几次的抱怨,但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她挑起了这个家;在我最失意的时候,是她给我勇气;每次我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是她义无反顾地支持我。虽然她没有很好的学历、没有灿烂的历史,必须说如果算是有小小的成功的话,功劳有她的一半。
      • 结束了?我还等着呢
        • 再下去他就该写如何FB,hiking,diving,雪地camping了:P
      • 她好像是神,你应该感谢她的带领 :-))
        • 本来说你写我才写的,结果我都写完了,你的还没拿出来。老字,不能偷懒啊。
          • 我要排那个相声段子,完了就写
            • ding, 大家都见到了,不要赖账啊
      • 我觉得她是大师级别的
      • 前边写的都很好,两个虽然有点那个,让我想起了某名ID表扬别人的话-“这里还是没文化的居多啊”。
    • 写得不错,顶老刁一把
    • 非常好. 不顶不行. 看了你的找工经历, 很佩服你的眼光和毅力. 鼓掌!
    • 家庭好工作好心情好,很完美。
    • 完了?我还等着呢. I guess we are in the same age.
      • 当然是完啦。在这里的经验还是少,还得多积累积累才能接着写。偶是88年上大学的,好多朋友都差不多是这个岁数。
        • 非常好. ( I can only copy/paste Chinese from somewhere in office)
        • 那今年是仁兄的本命年吧?
          • 还差一点 :p
        • 先鼓励一把。顺便问一句,你现在隶属管理阶级,还是工人阶级?
          • 你怎么定义管理层呢?
            • 入工会了吗?
              • 不入不行啊。那就是工人阶级吧。
                • 还不服,是吧?这叫得了便宜卖乖。算了,今天不批评你了。抽空谈谈你对工会的看法如何?
                  • 题目太大,HR 有专人负责labour relationship. 对工会没有研究,没法发表评论。
        • 跟我同年级呢! 我现在是有点不思进取了...看来得向你好好学习.
        • 厉害厉害! 88年, 哎, 我还在小学里玩呢...
          • LOL,你又来XB了:D
            • 1, 我记得你比我还小 :-)
              • 得,你就拉着我的手赶快小学毕业吧:D
          • hoho,77还没念到三年级啊。
          • 羡慕你年轻啊。我当年可是差它了好多岁月。
            • 年轻人,不要翘尾巴
    • You are my idol.
      • WK,老叼,你好厉害,开始有粉丝缠你了。
        • 不要乱说。我们在伦敦也算是邻居,只是可惜没有机会见面。这位姐姐在我找工作的时候,也给过我不少帮助呢。
    • 好文
    • 人才呀,听说二十一世纪缺的就是这样东西. 政府部门可是毁人的地方呀. 不要呆了,把你的公司搞上市才是正道.
    • 写得不错。不过MBS去年已改为MGS了。
      • 是啊。要不我怎么要换工作呢。
        • 刁老弟,你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也不会太曲折的。:)
    • David, 急需您的信息. 我刚刚接到通知下周二要去考Ontario Internship Program Communication Skills Tests. 看到消息请check 您的PM.
      我去年从西安大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毕业 (校友了,认识几个Ivy的朋友).我也申请了Ontario Internship Program. 刚刚接到通知下周二要去考Communication Skills Tests. 不知您当时有没有考过? 我知道主要考察 writing skills, including spelling, grammar, punctuation and vocabulary.考试时间是一个半小时. 不知是什么题型? 我的电话号码是416-531-0881. 不知能否告知您的号码,电话上聊聊?
      我现在多伦多市政府volunteer做policy 方面的工作,积累一些经验. 现在找工作真难啊! 如果能得到您的帮助就好了.

      谢谢!

      Thomas Huang, MPA
    • 好文,顶一哈。
      没想到david的找工路也蛮曲折的呢。
    • 大浪淘沙,看到你如此富于激情的追求理想,才明白你的成功是必然的。恭喜你完成了职业和事业的统一。
    • 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