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BC

从 Macleans “Too Asian?” 种族歧视的标题谈起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Macleans 用了 “太多蝗虫吗?美国驱虫剂可以用到加拿大” 的广告句式: 大标题“太亚裔吗?“ 小标题“美国限制亚裔入学最高学府的努力可以移到加拿大”

可能由于种族歧视太露骨,Macleans 加了个“忧虑”在小标题前面: “忧虑美国限制亚裔入学最高学府的努力可以移到加拿大”,虽然种族歧视不明显了,可是这就搞笑了,主语白人忧虑“Too Asian”, 但会同时忧虑限制亚裔入学吗?造成主语意念上的自相矛盾! 看完Macleans的文章就会明白,它善于反话正说,表达观点的句子罗嗦,想传达的意念都在 “But,But ”之后。
----------------------------------------------------------------
31年前,CTV在W5电视节目“Campus Giveaway.” 用数分钟画面显示了华人挤掉了本地加人上大学的名额,镜头充满中国人面孔。华人立刻组织社团抗争,半年后CTV才为这个节目正式道歉。

与31年前相似,媒体Macleans 和 The Star 在同一天早晨几乎同时发表文章,联手演出了同样节目:

The Star文章开门见山,通过举证华人集会上的口供,证明了“很多亚裔没有兴趣和资质念大学专业”。然后指出:“亚裔在校园的增长正激起Macleans 文章中对‘文化平衡’的忧虑"。

Macleans 则先用图片产生CTV W5中的同样视觉效果:中国人挥舞五星国旗来示意占领大学,并引用学生的话说:亚裔挤掉了白人上大学的名额。

在描述了某些亚裔的弱点和在校园独往独来状况后,Macleans 突然唐突地说:美国过去有“Too Asian”的问题 和太多犹太人问题,解决办法是限制他们的入学量Bla bla, 然后说:“…加拿大没有这些限制,可能是好事,但是导致了太多的亚洲人" ”result in .. concentration of Asian students"。(种族歧视暴露无遗)

两刊 (S和M)共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大学亚裔太多(M),其中很多没有资质念大学(S),美国限制犹太人/亚裔的办法可以移植到加拿大(M)。

可是算盘打错了,历史上限制犹太人的手段层出不穷,犹太人就因而衰败了吗。华人没有必要象Macleans作者那样"担心/忧虑“,即使右翼白人能想出办法在任何领域限制亚裔,一个有成功素质民族的子孙后代只会变得更强盛。

退一步讲,在加拿大民主社会,只要公开游戏规则,就不会对华裔有大的影响。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社会 / 从 Macleans “Too Asian?” 种族歧视的标题谈起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Macleans 用了 “太多蝗虫吗?美国驱虫剂可以用到加拿大” 的广告句式: 大标题“太亚裔吗?“ 小标题“美国限制亚裔入学最高学府的努力可以移到加拿大”

    可能由于种族歧视太露骨,Macleans 加了个“忧虑”在小标题前面: “忧虑美国限制亚裔入学最高学府的努力可以移到加拿大”,虽然种族歧视不明显了,可是这就搞笑了,主语白人忧虑“Too Asian”, 但会同时忧虑限制亚裔入学吗?造成主语意念上的自相矛盾! 看完Macleans的文章就会明白,它善于反话正说,表达观点的句子罗嗦,想传达的意念都在 “But,But ”之后。
    ----------------------------------------------------------------
    31年前,CTV在W5电视节目“Campus Giveaway.” 用数分钟画面显示了华人挤掉了本地加人上大学的名额,镜头充满中国人面孔。华人立刻组织社团抗争,半年后CTV才为这个节目正式道歉。

    与31年前相似,媒体Macleans 和 The Star 在同一天早晨几乎同时发表文章,联手演出了同样节目:

    The Star文章开门见山,通过举证华人集会上的口供,证明了“很多亚裔没有兴趣和资质念大学专业”。然后指出:“亚裔在校园的增长正激起Macleans 文章中对‘文化平衡’的忧虑"。

    Macleans 则先用图片产生CTV W5中的同样视觉效果:中国人挥舞五星国旗来示意占领大学,并引用学生的话说:亚裔挤掉了白人上大学的名额。

    在描述了某些亚裔的弱点和在校园独往独来状况后,Macleans 突然唐突地说:美国过去有“Too Asian”的问题 和太多犹太人问题,解决办法是限制他们的入学量Bla bla, 然后说:“…加拿大没有这些限制,可能是好事,但是导致了太多的亚洲人" ”result in .. concentration of Asian students"。(种族歧视暴露无遗)

    两刊 (S和M)共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大学亚裔太多(M),其中很多没有资质念大学(S),美国限制犹太人/亚裔的办法可以移植到加拿大(M)。

    可是算盘打错了,历史上限制犹太人的手段层出不穷,犹太人就因而衰败了吗。华人没有必要象Macleans作者那样"担心/忧虑“,即使右翼白人能想出办法在任何领域限制亚裔,一个有成功素质民族的子孙后代只会变得更强盛。

    退一步讲,在加拿大民主社会,只要公开游戏规则,就不会对华裔有大的影响。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昨天CBC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每一个海外留学生留下来工作,相对于培养一个同等收入的税民,加拿大各级政府,节约的教育经费是15万加元。那些个Too Asian的大学,实际上已经成了加拿大国库的摇钱树。
      • The decision makers desperately need immigrants to pay taxes because baby boomers are retiring with huge pensions.
        • 可怜那些东方的青年,拿着父母勤苦的血汗读书成材,狗一样地工作养起这个社会,那些道德伪君子,一面还要惊呼Too Asian。得了便宜还卖乖,当完裱子立牌坊,这些西方的文人嘴脸,是在很装13。
          • +1000 虚伪
            • Yes, clearly shown in Maclean's article
          • Win-win is better for both sides. I don’t see mainstream whites endorsing the idea to limit Asian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 不要理会那些伪善的西方文人. 还有很多真诚的朋友, 街坊邻居工友们, 他们都明白的说, 没有中国人以及各国移民, 加拿大还是一片荒场...
            • +1
      • "加拿大各级政府,节约的教育经费是15万加元“。老油这话说得Too Asian,加拿大的教育归各省政府管,与联邦政府和市政府不相干,怎们会有"加拿大各级政府,节约的教育经费是15万加元“这样的结论?貌似老油也是Canadian了,考公民白考了。。。
        • 联邦政府太远,究竟有多少干系我还真不清楚。市政府肯定有相干的,一个孩子从小养多10多20岁留学的年纪,别的不说,水电也得耗费不少吧,吃的人多拉的人更多,所以新任福市长大人说,多伦多不能再来人乐,咱没那么粗的下水管道。
        • 好像大学的经费有部分是联邦的。
      • 如果每两个留学生移民有一对父母移民,享受的家国福利也有15万,不赔不赚
        • 政府鼓励年介35-45的高素质移民,填补本地工厂的空缺。这些人,语言难过关,没本地文凭,父母年纪也大了动不了,估计是一路LABOUR下去的可能大。政府希望本地主流全部做经理或者白领。OVER。
    • 换到对方角度,下面是 ‘普通’白人对‘Too Asian’的看法: 1. 支持Maclean’s的作者 2.亚裔学生确实与人口不成比例 3. 即使按先来后到,欧裔应排在亚裔前面...
      • 成不成比列得拿同样的教育背景的人口做比较,单纯把亚洲移民(绝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和全国的白人总人口比没有任何意义。
        • 但是白人一般人不这样看。平时他们嘴上不会说的,一旦遇上是非,就自然流露出来 “滚回你国家去!” 尤其当互相不认识,比如马路上。不仅是白人大妈,也有白人教授等
          • 那这么说他们应该滚回欧洲去,这里本来是人家印第安人的地方。
            • 应该是 LIFO,不是 FIFO/ MIFO
            • 换种说法,你是汉人居住云南,来了大批印度移民,吵起来,谁骂谁先“Go Home”?
      • 当地异族人士的看了这些报道后的反映要么是支持要么是反对,你看到的这些评论中,有没有人善意理性地劝老亚们“有则改之”,他们还是欢迎认可的?
        • 有则改之。。。。纯粹是混淆是非。记忆中毛主席最爱整这个,好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欠他钱似的。异族人士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 所以,我可以这样说吗,这篇文章成功地引导着异族读者朝着“种族”“歧视-----被歧视”这个角度上想去了。。。
            • +1
    • 没有’简化’归纳, 就没有文化的诸多’概念’。因此,’中国人’,‘中国货’,’Asian’,很容易被丑化或美化,The Star 和 Maclean's 文章抛开动机, 已经歪曲了’Asian’的概念
    • 赞同你这样方式讨论问题, 完全可以发表, 代表华人声音. 每个人对事物看法角度不一样, 深度不一样, 有时信息也可能不全面, 不对称. 象我只GOOGLE 了文章, 没看到你说的五星红旗画面. 就可能有不全面的看法. 你这样探讨问题就不"红卫兵".
      • 老毛子可是爱红卫兵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