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为什么华人女性是高危群体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加拿大心脏与中风基金会报告了华人女性是全加女性中风死亡率最高,这一经BC大学多年的研究成果,这一高危群体的形成主要是不运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为什么华人女性成为高危群体,从运动和饮食习惯来深究一下。

运动观
传统观念。上千年来女子受封建观念束缚社会地位低,受教育程度低,抛头露面有伤风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过着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生活。

性别差异。孩子天生好动男女都一样,小学时期男女生体育课都参加,到了中学或是高中女生人数开始减少,这是为什么?是自尊心,是害羞和难于抛头露面的心理作用。女生在篮球、排球、游泳、田径等更明显,中学田径队女生本来就少,比赛过后没了名次就“退席”了,女生羞于池畔,游泳队更惨。

地域。社会资源有限,如今的中国到处是楼房,连块空地开发商都不放过,拥挤的学校运动场上女生就没份儿了。在香港或是台湾等地区,地域狭小资源奇缺,女生就更难于现身。

社会。从宣传上看,没有将全民体育健身放在重要地位,而是药品、滋补品、化装品、影视节目铺天盖地。从家庭上看,多子女时期根本就没有女孩的机会,现在是独生子女家长就更不主张女孩在外面蹦蹦跳跳,生怕伤筋动骨。从学校上看,升学压力将学生整天关在教室里动弹不得,运动的天赋被压抑了。

家庭。婚后的女性面临工作压力,职场拼搏等实际情况,再加上家务和子女教育就没个清闲,本来动的就不多现在更有“理由”了。人到中年孩子都长大了,忽然发现自己也胖的不行了,又有台阶可下,即使有时间也宁肯整天地看电视剧打麻将也不出去运动。

饮食观
厨房。传统的烹饪方法难以改变,家家户户都要炒菜,爆起锅来一个赛一个,火不猛菜就不香,油烟机一个多月就开始滴油了,灶台上、墙壁上摸到哪里都是粘乎乎的,走进每个厨房几乎清一色。油烟多油量大盐份超是根源,说什么也降不下来。

爱吃的女性。女性的吃比什么都重要,家里、包里、办公室、工作场所都能找到零食小吃。有人说女性嘴馋好吃,专家则说女性的吃十分重要,是身体所需,流失的多补充就多,而且要营养广泛种类齐全,这给了女性无形的支持,海阔天空地吃。

吃与动的哲学
吃要适度不能以健康为代价,俗话说吃下去就吐不来。吃与运动是收入与支出的过程,收支平衡略有盈余,这是谁都懂的理财原则。人体也是一样,收支不平了,体重很快就“盈余”起来,心脑血管、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不期而遇,肥胖是根源。

吃是要本钱的。你有很好的运动习惯,或是年轻人,或是小孩,身体条件决定了你有资本来吃,反之就没有资格。人到中年要保养,吃与动的关系要处理好。没了本钱的吃则事与愿违,这个年龄段喝水还长肉,何况动物内脏,什么肠子肚子心肝肺,腰子五花带杂碎、炸薯条薯片、腰果开心果等是你的最爱,但要想好了有没有资格享受后果怎样,心不在焉地吃下去容易,出来可就难于上青天。

管住嘴放开腿,这一饮食与运动模式的核心是管和放。
生活态度不外乎有三种任你选:既管住了嘴又放开了腿,二者兼顾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人说两难做不到;那好退一步说,管住了嘴,腿可以不放;或是放开了腿,嘴可以不管;两者择一健康有保障。再退一步说,二者都不理睬,健康则倒挂。生活态度不可回避,也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其中之一,你选的是哪一个?

著名中西医养生专家、台湾大家学士、清华大学硕士、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神经科学博士王维工教授做客电视台《国学堂》节目时指出,体重增加1kg血管加长2km。成人的血管长度约40000km,再人为的增加长度使心脏供血愈加困难,这就是胖子总是心力不足的原因。

一个小测试:以亚洲成人体形且不计身材高低:男子腰围90cm,女子腰围80cm,你超了没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医药保健 / 为什么华人女性是高危群体
    • 说华人女性高危, 有没有数据支持?还是拍脑门拍出来的?
    • 我在这边的感觉,绝大多数家庭华人女性比男性健康状况好,寿命长
      • 说明有运动基础,会保养,重生活。
    • 俺在努力逃出此高危人群。。。
    • 什么时候的研究结果? 怎么觉得现在的女性也不是这样的?
      • 二年前第一次听到时也吓了一跳,再听下去,感觉她们非要“摊上大事儿”不可了。
        记得说的平均年龄是55岁,还特别指出十多年前的数据是65岁,现在“年轻化”了,不仅是中风很多的疾病都如此,绝不可轻视。

        我们现在的思维要适当调整一下,将所有的“富贵”病的平均年龄下调10岁则正好。
        • 警钟要长鸣啊~~~感谢信息~!
      • Co-ask
        • 没记错的话是BC大学经十几年对全加各族女性跟踪和研究的结果
          记得当时听到华人女性的平均运动时间(忘记是在哪个年龄段了)是最少的,非洲裔和欧洲裔都在前列,就连印巴人者比我们高。

          曾有一个假想:既然是BC大学搞的,地域就是BC了,那里的华人女性多是四二代的太太(官、富、红、军),她们从不工作且大把地花钱,所以不大适应我们多伦多。后来专家从饮食的角度讲解时才明白,无论在哪里,情况基本一样,根源是华人的生活习惯。

          本文在构思时曾想将华人女性的现状再细说一下,担心社会承受力,顾虑再三没有写,但一个现象是无法回避:

          无论在公园里、湖滨沙滩上、广场上、露天舞台上,声嘶力竭叫喊的、撒野奔跑的,没有华人女性的身影,我们太过于内向、文质彬彬了。
    • 今年和前年二次参加了基金会的报告会,反复强调这个之最,提醒人们不要麻木。首席医生周志明和其他心脏与中风专家举出大量数据以证明,绝非拍脑门,是严肃的问题,具体是什么数据非内行难以记住,有兴趣可到基金会网站查询。
      • 给你点基本常识吧。要得出这样的结论,需要从一个人群(Chinese)去普查中风的死亡率,然后在从其他种族的人群(比如Caucasian)调查他们中风的死亡率,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 采样方法林林总总,什么方法是BC大学的事儿,公布结果是基金会的事儿,我们只是听众,不在行,只是想了解正规渠道的信息。
          • 感到这样的说法不靠谱,也没有什么理由。中风的风险有很多,运动仅是一方面,其他有很多,比如(吸烟,饮食等)。更何况,还没有确切的华人女性比他族女性运动量少的具体对比资料。传播健康知识值得赞赏,不过最好是有根据的。
            • 我看到周围的每天早上跑步的华人女性远多于其他族人女性,但我不会匆忙得出华人女性比其他族裔女性多锻炼的结论。因为,你没有人口构成的资料可以说明。同样,你看到的那些个公园里华人运动少,也不一定华人女性运动真的少。家里跑步机上运动算不算?
          • 我也曾亲耳听一个华人睡眠医生说,华人女性睡眠窒息的机会远高于其他族人。还告诉我原因,比如华人女性下颌比较短小之类。我只一笑了之。因为,去他那儿看的90%以上的都是华人。
            • BTW,这个华人医生也去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讲过。
    • 华人中风发病及死亡率确实高于其它族裔,就如白人心脏病,黑人高血压高于其他组群一样。人种是主因,同时生活方式也影响很大。
      • 你说的好像是一个病。
        • 全是属于心血管疾病这一大类,但中风,心脏病,高血压是不同的病症。
      • .....The main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otal age-adjusted incidence of first-ever stroke in China is not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Lancet Neurology, Volume 6, Issue 5, Pages 456 - 464, May 2007
    • 因为华人女性坐月子,吃月子餐